银行业不良资产核销力度加大

来源:
分享到:

为了腾挪出更多的信贷空间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有效盘活信贷存量、增加信贷供给,我国银行业正在持续加大不良资产的核销力度。中国银保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商业银行累计核销不良贷款9880亿元,较上年多核销2590亿元。

坏账核销仅是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之一,从整体上看,根据银保监会目前的不完全初步统计,2018年全年,我国商业银行共处置不良资产近2万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受经济结构调整、金融去杠杆、监管要求金融机构资产回表等多重因素影响,预计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供给将持续增加。建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同时,继续优化处置模式,避免发生次生风险,更好地发挥金融风险“防火墙”作用。

2018年累计核销9880亿

9880亿元,这是我国商业银行2018年累计核销不良贷款的总额,而截至2018年1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万亿元,占比近一半。

为何银行业开始加大坏账核销力度?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快速降低不良贷款率,保证信贷资产质量稳定;二是有效盘活信贷存量,腾挪更多的空间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

实际上,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处置不良资产有四种常用方式,即坏账核销、自主清收、债务重组、不良资产转让,以及近年来开始重启的两种方式,即不良资产证券化、债转股。

“常用的几种方式各有所长。”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说,其中,自主清收最为直接有效,但往往受制于借款人的经营状况、信用状况、司法机关执行力度等多重因素;债务重组的优点是处置成本相对较低、回收率高,缺点是交易复杂程度高、操作较难、处置周期长,债转股实际上就属于债务重组的一种形式。

相比之下,“坏账核销”由于需要用利润来核销,对银行的当期利润影响较大,但其突出优点是能够快速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释放信贷空间。

从降低不良贷款率的角度看,根据最新监管数据,截至2018年12月末,银行业信贷质量基本稳定。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9%,较上季末微升0.02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3.4万亿元,关注类贷款率3.16%,较2016年高点下降1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92.8%,较上年末下降6.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银行业风险抵补能力增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762亿元,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分别为185.5%和3.5%,较上年末分别上升5.1个和0.24个百分点。

从释放信贷空间的角度看,根据银保监会初步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末,银行业境内各项贷款140.6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为近年来较高水平;2018年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量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83.4%,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较多资金。

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除了加大核销力度,多位业内人士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在常用的处置手段中,“不良资产转让”方式仍受商业银行青睐,即“打包出售”,这样一来,既能够相对较快地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又能够实现较高的回收率。

不良资产转让给谁?主力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它们又被称为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器”、金融风险的“防火墙”和“救火队”,长期以来在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救助问题企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多家AMC已与商业银行开展“总对总”战略合作,其中一则案例颇具代表性。2018年6月兴业银行曾将该行金融不良资产收益权打包,基础资产对应不良债权1208户,本金金额488.63亿元,最终由四大国有AMC之一的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239.73亿元对价实现成功收购,这也成为近年来中国东方落地的单笔收购本金规模和投资额最大的金融不良资产包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AMC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亦十分重要,如果处置不当,很容易将AMC收购的银行不良资产再度内生为自身的不良资产,造成风险处置过程中的风险。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不良资产市场需求,我们将传统的‘三打’处置模式升级为‘三重’模式,也就增强投行化的运作能力。”中国东方副总裁陈建雄说,所谓“三打”,是指打折、打包、打官司,“三重”则是指“重组、重整、重构”。

他介绍,“重组”的目的是以债务重组优化企业财务结构,以资产重组优化企业资产结构,进而帮助企业修复资产负债表;“重整”的目的是以法定重整程序帮助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的企业或机构解脱困境,实现债务出清,或良性退出,或轻装上阵,四大AMC历史上对风险金融机构的托管、清理或重组也属于这个范畴;“重构”的目的则是以“股+债+并购重组+投行服务+咨询顾问”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重新构建人才、技术、管理或盈利方式,实现转型发展,提高发展质效。

不良资产供给将持续增加

对于今后银行业不良资产的供给情况,业内普遍认为,我国银行业隐性不良贷款风险仍需要高度关注,潜在信用风险尚未完全出清,受经济结构调整、金融去杠杆、监管要求促使金融机构资产回表等多重因素影响,预计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供给将持续增加。

与此相适应,收购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主体也在迅速扩容并壮大。目前,国内不良资产买方市场形成了“4+2+N+银行系”的多元化格局,行业生态系统日趋丰富,行业处置效率日趋提高。

其中,四大AMC已发展成为以不良资产为主业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均已完成改制和引进战略投资者,有的已成功上市;“2”是指地方AMC放开“二胎”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55家地方AMC,其中14个省级行政区域至少已有2家地方AMC,浙江、广东、山东、福建4省更是拥有3家地方AMC,这中间不乏一些“跨界”而来的上市公司,数十家A股公司业务涉及不良资产处置业务;“N”是指全国各地的未持牌资产管理公司,它们在协助持牌AMC处置良资产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银行系”则是指正式获得原中国银监会批准筹建的银行系债转股专营机构,目前已达5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了此前“不守规矩、非理性竞争”等失序状态后,不良资产市场已逐渐回归“理性竞争、有序发展”的轨道上来。

“部分AMC忙于处置前期高库存而无暇他顾,部分AMC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二次不良风险隐现等情况下,观望情绪加重,逐渐回归理性。”陈建雄说,当前不良资产包的成交价格明显回落,流拍率显著增加,从2018年一季度到三季度,平均对价下跌约十余个百分点。

他表示,接下来,中国东方将按照“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的监管要求,“相对集中、突出主业”,持续加大不良资产业务投放力度。从2018年初至10月末,中国东方已实现不良资产投放1071亿元。




黄色视频下体